位于東莞市的大嶺山與位于深圳市的陽臺山相距40余公里,駕車需1個多小時。乍一看兩者并無太多關聯,然而在80多年前,它們卻有著緊密的聯系。
1940年,由曾生帶領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王作堯帶領的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等游擊隊伍被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下設第三、第五兩個大隊,分別挺進大嶺山與陽臺山,開辟了東江地區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不僅對日偽軍造成極大的威脅,而且為東江縱隊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日,“追尋東縱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羊城晚報采訪團來到深圳、東莞、惠州等地,聆聽那些藏在大山深處的紅色故事。
軍民同心 打擊日寇
沿著縱隊路前進,穿梭于游擊巷間,看著成片低矮的青瓦泥磚屋與墻面上繪寫的“東江縱隊之歌”,濃郁的革命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的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講解員陳夢,在此向采訪團介紹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開辟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歷史。
1940年9月,上下坪會議召開。會議貫徹中共中央“五·八”指示,確定東江敵后抗日游擊戰的方針和任務,將曾生、王作堯率領的東江人民抗日武裝,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第五大隊。
10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挺進大嶺山!按髱X山抗日根據地背靠大嶺山、蓮花山、水濂山、紅山等大山,是開展游擊戰爭的理想之地。不僅如此,這里還有堅強的中共組織和良好的群眾基礎。早在1925年,廣東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就到此處開展農運串聯運動,撒下革命的火種!标悏粽f。
果不其然,當第三大隊到大嶺山時,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大嶺村第一書記劉小鋒告訴記者,當年他爺爺和其他村民騰出房子、拿出糧食支援部隊,還有一些村民主動加入,成為游擊隊的一員。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內部。大嶺村供圖
據介紹,第三大隊挺進大嶺山初期,只有70多人,兩挺輕機槍,面臨的日偽軍卻有3000余人。為打擊日偽軍、鞏固抗日根據地,在大嶺山一帶爆發了不少戰斗,其中的百花洞戰斗戰后被華南日軍頭目稱:“這是進軍華南以來最丟人的一仗”。
挺進大嶺山雕塑。大嶺村供圖
陳夢介紹,百花洞戰斗發生在1941年6月10日夜。當時日軍意欲偷襲百花洞村,被第三大隊厚街情報站偵悉。正在百花洞主持召開民運會的第三大隊隊長曾生獲知這個計劃后,立即部署作戰方案。6月11日拂曉,當日軍出現在通往百花洞的小路上時就被包圍,大隊長長瀨直接被擊斃。百花洞戰斗持續了兩天一夜,斃傷日偽軍50余人。
互為犄角 發展壯大
話分兩頭。上下坪會議后,王作堯率領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30余人挺進陽臺山,多次擊退日軍對陽臺山抗日根據地的進攻,粉碎日軍的反復“掃蕩”,部隊鍛煉得更加堅強。
深圳陽臺山。陽臺山森林公園供圖
“第五大隊在廣九鐵路西側創建陽臺山抗日根據地,與大嶺山抗日根據地互為犄角,牢牢卡住廣九鐵路動脈,大大破壞了日軍戰略部署!鄙钲谑袞|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研究會會長李建國告訴記者。
陽臺山。陽臺山森林公園供圖
有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與陽臺山抗日根據地作為依托,曾生、王作堯兩部發動民眾、壯大武裝力量,沉重打擊和有效牽制了盤踞在廣東的日偽軍,支援了華南地區及全國的抗日戰爭。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沙盤。大嶺村供圖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館長王紅星表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和陽臺山抗日根據地,是東江地區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據地,為1943年東江縱隊的創建奠定了基礎!皷|江抗日根據地能成為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東江縱隊能發展為1.1萬余人的隊伍,都離不開早期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和陽臺山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蓖跫t星說道。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內部。大嶺村供圖
80多年過去,戰爭的硝煙早已消散,歷史的記憶卻從未褪色。如今,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陽臺山森林公園充分挖掘利用東江縱隊紅色資源,吸引一批批游客前來參觀學習!皼]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習重溫東江縱隊抗戰歷史,能讓我們從中汲取精神滋養,提醒我們珍惜現在,激勵我們為祖國奮斗!眲⑿′h說。
指導單位|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文|記者 李煥坤
視頻|記者 郭思琦
海報|羊城晚報活動大平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